六院红岗企业的温度,真暖!

发布时间:2021-01-21    信息来源: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

“体温低于37.2℃,温度正常,可以通行……”

“气温-6℃,春雪零星飘洒,厂房外有说有笑,职工们吃着“雪花”盖饭……”

“环境温度45℃,坚持工作,全程站立18小时……”

回顾2020年,温度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物理量,它被赋予了特殊含义。一个个温度承载着职责与担当,迸发出骨气与力量,勾勒出奋进中的红岗画卷。

37.2℃以下  复工复产正当时

2020年伊始,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,六院红岗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、集团企业党组和六院党委号召,第一时间制定印发疫情防控相关文件,保证各项抗疫政策落地落实,引导职工不信谣、不传谣。同时采取“戴口罩、测体温、勤消毒”硬核3招,确保上岗职工体温低于37.2℃”,在正常温度区间进行生产经营任务。伴随着全面复工复产,各地职工开始陆续返岗,红岗企业严格实行14天隔离要求。在疫情管控形势最严峻的82天中,企业累计为职工取送餐1134次,帮助购买生活用品69次,没有一名在职职工体温超越37.2℃这一标准线。

-6℃  迎风就雪食简餐

三月初,塞外呼和浩特寒风凛冽、雪花飞扬。在疫情防控与科研生产“两手抓、两手硬、两必胜”的双重考验下,红岗企业顺利完成某大型非金属壳体的缠绕工作,打响复工复产第一枪。该产品属于预研型号,产品状态尚不稳定,生产过程及状态需随时观察记录,操作人员必须时刻候场,以做好解决突发问题的准备。为了保障复合材料产品性能并避免人员聚集,一线生产人员“驻守”在厂房外面,时刻观察生产现场。到了饭点儿,就在附近寻找地方用餐,大家蹲在厂房门口,脸颊冻得通红,飘落的雪花不时落在餐盒里,画面定格的每一帧都是-6℃最美的印记。

45℃  连续作业抗高温

时间进入九月,虽已入秋,但艳阳高照下的青城地面温度直逼30℃。红岗企业外防热喷涂组张永春、苏瑞庭和蒲金涛在“场地、设备、材料”“三陌生”的情况下,主动挑起喷涂重任。因厂房电压异常,为达到电压标准,三人在喷涂间最高温度45℃下进行生产任务。克服高温正待生产的他们突然发现喷枪不出涂料,面临涂料“寿命”仅有2小时并且可能固化损坏其他管道的难题,三人在热浪扑脸的操作间使出各自“看家本领”,密切配合,准确寻找到管路堵塞部位并及时疏通。原以为可以顺利喷涂时,却发现设备参数不符合指标要求,他们又不顾涂料刺鼻气味,迅速跑至涂料喷涂口调节参数。待到喷涂完毕,连续站立了18个小时的三人已是满身大汗,凌晨3点的月光照在回家的路上,皎洁且明亮。

100℃  大干攻坚齐沸腾

从一季度的“复工复产”到四季度“决战决胜”,红岗企业全体干部职工时刻紧绷科研生产弦,不断掀起科研生产热潮,全力以赴保生产、保质量、保完成。为完成科研生产任务,服务保障中心在武汉封城期间将关键型号产品送往湖北远安;某型号任务攻坚战中,企业上下勠力同心,“白+黑”“5+2”奋战在科研生产一线;为保证科研生产顺利进行,动力中心在冰冷的黑夜中与电路展开“较量”,还有在炎炎夏季包裹严实的“吹砂人”,不畏“煎”苦“烤”验的热处理班组……他们用平凡的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,用辛勤的汗水播撒每一寸土地,将大干攻坚的气氛腾到100℃。

无论哪个地方,温度时刻在变化,但每完成一项任务,大家心里的温度就会上升1℃。春夏秋冬一轮回,红岗企业用满怀的热度温暖了整个庚子年。(图文/项佳楠 编辑/梁政)